跳到主要內容
回到頁首

曾文興建歷史

興建緣起

曾文溪流域全長138.47公里,曾文水庫集水區面積481平方公里,為台灣第四大河川,其年平均流量為16億立方公尺,初期僅由烏山頭水庫取水供應嘉南地區農田灌溉之用,其取水率僅為25%,因此如能在曾文溪主流築壩攔蓄洪流,使之與烏山頭水庫串聯運轉,非但可使既有農田充分發揮土地潛能,且可增加新灌溉區。

1939年,日本八田與一技師曾建議在現今曾文水庫大壩壩址柳藤潭位置建築重力式混凝土壩一座,後因戰事作罷。1959年春,由台灣省水利局著手進行規劃工作,最後擇定柳藤潭為壩址,壩型採用土石壩,乃至1966年7月,成立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暨工程局,專司其事。曾文水庫工程於1967年10月31日動工,經6年施工,至1973年10月31正式完工,為全台第一大水庫。

曾文水庫照片
興建 1967-1973
興建過程-曾文大壩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曾文大壩

1. 壩基處理:

大壩填方之前,應先予基礎處理,其工作可分基礎排水、基礎開挖及表層剝除基礎處理混凝土、斷層及岩盤處理、勘查坑處理及基礎灌漿等。

2. 上游擋水壩:

大壩工程為水庫之主體,其施工歷時頗長。需經數度洪水期,並非可一蹴而成者。因此前驅工作乃為擋水壩及導水隧道二項工程之構築。其目的在於攔堵曾文溪河水經導水隧道,使不致漫溢大壩填築區域。擋水壩為大壩本體之一部份。壩高為133公尺,頂寬10公尺,壩頂長400公尺。

3. 主壩填築:

大壩填築於59年10月31日開工,於62年4月21日全部完工。築壩材料主要來源有三,溢洪道開挖,壩基開挖,及河床材料(借土區)。

興建過程-發電廠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發電廠

1. 廠房開挖及混凝土澆置:

廠房施工分穹頂部、上半部、下半部及配合裝機之第二階段混凝土等四大部份依序進行。穹頂部基礎開挖直徑26.6公尺,面積555.4平方公尺;上下部圓筒形開挖直徑23.0公尺,面積420.2平方公尺。土石方總數量16,800立方公尺,混凝土總計7,300立方公尺。各部份均採由上向下全斷面開挖。

2.引水道開挖及混凝土襯砌:

進水道之開挖,為避免與進水口基礎開挖發生衝突但期能同時施工起見,進水道之開挖由右側方施工橫坑進行。與進水口連接段待進水口開挖接近完成階段再行挖通。

3.通達隧道及出入口控制室基礎開挖及混凝土施工:

電廠通達隧道,位大壩下游左岸山腹中,為廠房一切人員、機具唯一出入通道,寬5.2公尺,高5.6公尺之D形,隧道總長389公尺。通達隧道之開挖,鑽堡車配備TY24LD附腳架鑽岩機6臺,以全斷面進行開挖,開挖斷面39.83平方公尺。混凝土分整平、襯砌及仰拱土三階段,配合廠房施工。

興建過程-水庫完工蓄水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水庫完工蓄水

兩條導水隧道於大壩完成時堵塞,以便水庫開始蓄水。其堵塞完成,一號隧道內需配合電廠尾水道及河道放水道之施工排水,提前於民國62年3月2日堵塞完成。二號隧道之堵塞則較遲,於62年4月28日安裝進口制水閘板,至62年6月28日完成。

興建過程-施工導水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施工導水

施工導水是曾文水庫計劃執行順利與否之關鍵性工程,其目的係將曾文溪溪水導引至下游,兩條導水隧道及上游擋水壩完成後,大壩、溢洪道、地下電廠等主要工程方可安全施工。其工程項目包括:

1. 導水隧道工程:

兩條導水隧道,約略平行穿過壩址左岸山腹,其一長1,240公尺,另一長1,083公尺。

2. 上游擋水壩:

上游擋水壩即主壩之一部份,其功能是確保主壩填築高度在尚未超過擋水標高165公尺時得以安全無虞。換言之,此擋水壩實為一可以獨立承當攔截洪流的滾壓式土壩。

興建過程-溢洪道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溢洪道

1. 臺階開挖:

曾文溢洪道位於大壩之右端,採用閘門控制多階明渠式結構,其功能於排洩大壩上游之最大可能洪峰流量,控制水庫水位以達成多目標間相互最佳之運用。其坡面開挖面積計達326,000平方公尺,總開挖量為6,040,000立方公尺。

2. 開挖面之保護與基礎處理:

溢洪道址岩層,均係相當脆弱之砂岩,坌岩與頁岩,其強度六風化程度彼此亦相差甚大,除斷層外,節理與泥縫分佈甚廣。

3. 結構物混凝土施工:

溢洪道混凝土施工之主要工作,為將主拌合廠拌就的混凝土,裝入各種混凝土廾輸工具運至施工地點,以吊車或混凝土泵輸送至澆置部份;再以震動機搗實且予以必要之整修。

溢洪道結構物工區依據構造物用途,混凝土數量、工作性質、以及各種施工機具之性能等,主要區分為五個工作面,即溢流堰區、上段瀉槽、下段瀉槽、跳戽區及落水池等。

興建過程-東口導水堰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東口導水堰

東口導水堰採用溢流式混凝土重力堰,建造於大壩下游6公里,位於烏山頭水庫東口進水口下游約40公尺處,橫跨曾文溪,截取水庫放水量使導經東口隧道流入烏山頭水庫調節應用。其工程結構自左岸算起,計截水墻66公尺,溢流堰128公尺,排砂道26.8公尺,總長度220.8公尺,全部為鋼筋混凝土構成,建於岩盤基礎上。

東口導水堰之設計洪水量6,000立方公尺/秒,即為經水庫調節後可安全通口下游河床之流量。溢流堰頂標高為87公尺,最高水位為標高96.80公尺,經改建之烏山頭水庫東口進水口取水量,即為原有隧道輸送量;也是曾文水庫發電之額定流量,為每秒56立方公尺。

興建 1967-1973
興建過程-曾文大壩配圖

興建過程-曾文大壩

1. 壩基處理:

大壩填方之前,應先予基礎處理,其工作可分基礎排水、基礎開挖及表層剝除基礎處理混凝土、斷層及岩盤處理、勘查坑處理及基礎灌漿等。

2. 上游擋水壩:

大壩工程為水庫之主體,其施工歷時頗長。需經數度洪水期,並非可一蹴而成者。因此前驅工作乃為擋水壩及導水隧道二項工程之構築。其目的在於攔堵曾文溪河水經導水隧道,使不致漫溢大壩填築區域。擋水壩為大壩本體之一部份。壩高為133公尺,頂寬10公尺,壩頂長400公尺。

3. 主壩填築:

大壩填築於59年10月31日開工,於62年4月21日全部完工。築壩材料主要來源有三,溢洪道開挖,壩基開挖,及河床材料(借土區)。

興建過程-發電廠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發電廠

1. 廠房開挖及混凝土澆置:

廠房施工分穹頂部、上半部、下半部及配合裝機之第二階段混凝土等四大部份依序進行。穹頂部基礎開挖直徑26.6公尺,面積555.4平方公尺;上下部圓筒形開挖直徑23.0公尺,面積420.2平方公尺。土石方總數量16,800立方公尺,混凝土總計7,300立方公尺。各部份均採由上向下全斷面開挖。

2.引水道開挖及混凝土襯砌:

進水道之開挖,為避免與進水口基礎開挖發生衝突但期能同時施工起見,進水道之開挖由右側方施工橫坑進行。與進水口連接段待進水口開挖接近完成階段再行挖通。

3.通達隧道及出入口控制室基礎開挖及混凝土施工:

電廠通達隧道,位大壩下游左岸山腹中,為廠房一切人員、機具唯一出入通道,寬5.2公尺,高5.6公尺之D形,隧道總長389公尺。通達隧道之開挖,鑽堡車配備TY24LD附腳架鑽岩機6臺,以全斷面進行開挖,開挖斷面39.83平方公尺。混凝土分整平、襯砌及仰拱土三階段,配合廠房施工。

興建過程-水庫完工蓄水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水庫完工蓄水

兩條導水隧道於大壩完成時堵塞,以便水庫開始蓄水。其堵塞完成,一號隧道內需配合電廠尾水道及河道放水道之施工排水,提前於民國62年3月2日堵塞完成。二號隧道之堵塞則較遲,於62年4月28日安裝進口制水閘板,至62年6月28日完成。

興建過程-施工導水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施工導水

施工導水是曾文水庫計劃執行順利與否之關鍵性工程,其目的係將曾文溪溪水導引至下游,兩條導水隧道及上游擋水壩完成後,大壩、溢洪道、地下電廠等主要工程方可安全施工。其工程項目包括:

1. 導水隧道工程:

兩條導水隧道,約略平行穿過壩址左岸山腹,其一長1,240公尺,另一長1,083公尺。

2. 上游擋水壩:

上游擋水壩即主壩之一部份,其功能是確保主壩填築高度在尚未超過擋水標高165公尺時得以安全無虞。換言之,此擋水壩實為一可以獨立承當攔截洪流的滾壓式土壩。

興建過程-溢洪道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溢洪道

1. 臺階開挖:

曾文溢洪道位於大壩之右端,採用閘門控制多階明渠式結構,其功能於排洩大壩上游之最大可能洪峰流量,控制水庫水位以達成多目標間相互最佳之運用。其坡面開挖面積計達326,000平方公尺,總開挖量為6,040,000立方公尺。

2. 開挖面之保護與基礎處理:

溢洪道址岩層,均係相當脆弱之砂岩,坌岩與頁岩,其強度六風化程度彼此亦相差甚大,除斷層外,節理與泥縫分佈甚廣。

3. 結構物混凝土施工:

溢洪道混凝土施工之主要工作,為將主拌合廠拌就的混凝土,裝入各種混凝土廾輸工具運至施工地點,以吊車或混凝土泵輸送至澆置部份;再以震動機搗實且予以必要之整修。

溢洪道結構物工區依據構造物用途,混凝土數量、工作性質、以及各種施工機具之性能等,主要區分為五個工作面,即溢流堰區、上段瀉槽、下段瀉槽、跳戽區及落水池等。

興建過程-東口導水堰動圖展示

興建過程-東口導水堰

東口導水堰採用溢流式混凝土重力堰,建造於大壩下游6公里,位於烏山頭水庫東口進水口下游約40公尺處,橫跨曾文溪,截取水庫放水量使導經東口隧道流入烏山頭水庫調節應用。其工程結構自左岸算起,計截水墻66公尺,溢流堰128公尺,排砂道26.8公尺,總長度220.8公尺,全部為鋼筋混凝土構成,建於岩盤基礎上。

東口導水堰之設計洪水量6,000立方公尺/秒,即為經水庫調節後可安全通口下游河床之流量。溢流堰頂標高為87公尺,最高水位為標高96.80公尺,經改建之烏山頭水庫東口進水口取水量,即為原有隧道輸送量;也是曾文水庫發電之額定流量,為每秒56立方公尺。

管理局成立

曾文水庫大壩、溢洪道、電廠及東口導水堰等主體工程於1973年4月28日完成水庫安全蓄水後,即為竣工結束之準備。同年12月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及工程局同時結束,改設小組辦理結束工作;1974年1月1日曾文水庫管理局成立,正式接管水庫及工程設施,開始營運,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暨工程局遂於1974年10月撤銷,1998年1月23日,曾文水庫管理局與水利局南部水資源開發工程處及阿公店水庫管理委員會合併成立台灣南區水資源局,1999年7月1日改隸經濟部,全銜為經濟部水利處南區水資源局。

2023年再經組織修編,機關全銜為「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

管理局照片動圖展示

環境教育場所

2012年8月27日,曾文水庫通過行政院環保署認證,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網站導覽
:::